『治理這地』

2014.06.23

(本文是筆者在中文基督徒平台信仰百川,所發表的『這是天父世界』系列的第七篇)

「上帝的故事」這齣波瀾壯闊的劃時代戲劇,以「起初上帝創造天地」揭開序幕。

這是第一幕。1

creationcare_m

前文提要:大能上主全面掌控,說有就有,號令一出,事情就如是發生,沒有爭吵,不用血戰。確實是真正的大能上主!

祂以命令劃分「區間」,混沌不再。再在每個「區間」以相應之活物充實,空虛不再!

在「地要生出活物」的同一創造日,大能上主要按著自己的形象造人。

人在這受造世界裡,雖然本質平凡,與其他受造萬物無大分別,卻又被賦於一個特殊地位及身份,就是神的形象,是創造主在受造世界裡所設立的全權「皇家」代表,是神安置在宇宙殿宇中代表祂的「神像」,向所有受造物顯示上帝主權的臨在,受托管治整個受造世界。

那麼,更具體一點,是如何顯示上帝主權臨在?如何管治?

在比較廣泛使用的英語聖經譯本中,創世記第一章裡是用了 subdue, rule over, have dominion 等等,都是比較常見的詞彙來形容上述人的管治任務,這些翻譯都似乎讓讀者感到這種管治有點帶着暴力、勉強、壓制、甚至濫用、虐待 (abuse) 等意味,彷彿上帝容許人在受造世界裡任意妄為。這也是大半世紀以來教會外的學術界主流及社會一般論述的基調,指責正正是聖經及傳統基督教這種鼓吹dominion及subdue的「教義」,形成了西方對自然界的征服態度,因此直接是當今全球環境危機的始作俑者。此一主流論述以 Lynn White Jr. 的主張為代表。2

Lynn White Jr. 乃何許人也?他是一位歷史學者,因為47年前(即1967年)一篇文章而享負盛名,該文指出西方基督宗教,特別是對聖經創世記首章的解釋,是造成當代生態危機的始作俑者,及後學界及坊間有關論述都以該論點為本,影響至今。

當許多人都和從 White 的文章前半部的觀點之餘,卻沒有太多人留意下半部,White 在其中指出,既然危機是因「屬靈-宗教」因素而生,其解決方向也必然是屬於「靈性-宗教」範疇方為有效,並提議以聖方濟 (St. Francis of Assisi) 為效法對象。筆者的同事Rev. Dave Bookless亦曾在其Planetwise Blog上剖析其中誤解: “Adam meets Lynn White Jr.

IMG_6410

關於上述那個主導坊間主流的指控,許多聖經學者都已經客觀地指出,聖經原文的意思雖有權柄(authority)的意味,卻不見得一定是帶着壓制強暴的意思。其實subdue一詞在原文 (רָדָה) 是一個帶著濃厚農耕運作色彩的動詞,多用來形容農夫在其農地上翻土、去石、除草等有點帶著「用力制伏以改善情況」的工作。如果再加上「神的形象」這身分來聆聽,可能就更清楚,即是說,人受命管治大地的任務,是要反映那位真正主宰─創造主─的管治模式及榜樣。而這位造物主作為真正的主人,即是「君王」 (God the true King),是會怎樣管治?聖經有多得不可勝數的例子,讓筆者只選其中一個:詩篇145。這首稱頌神是我王的詩篇裡,神在全地的王權及管治是帶着智慧、權能、美善、恩慈、憐愛、豐盛、慷慨、供應、保護、公平、仁愛、等等,如此,既然上帝在受造萬物裡是帶着這些特質和性情,相信人作為祂的全權代表,受命、受托代表上帝,也更是責無旁貸地去反映上帝這些特質吧!可以肯定,dominion 一定不是容許任意妄為的免死金牌!

假如還有任何模糊不清,第二章中的進一步敘述一定更清楚,這裡雖然沒有「形象」一詞、卻形容人是神安放在伊甸園子─即屬祂的宇宙殿宇─中代表祂的像,前文已經較詳細交代。上帝安置了人在那伊甸園子裡,叫他「修理」(עָבַד abad)「看守」(שָׁמַר shamar),這裡的描述,不同譯本或會用「修理」、「耕種」、「維護」,不單沒有容許任意取用破壞的意味,更指出人在受造世界裡服侍,是大地的僕人;「看守」更不用多說,有保護、留心提防、看顧的意思。更有聖經學者指出,「修理」「看守」兩詞在原文中分別是用來形容以色列人的祭司在會幕及聖殿的職事,當日聽眾一定意會明白。

聖經裡以人是神的形象的敘述,並沒有在創世記第一、二章就停止,其實還透過以色列這個民族的經歷,及耶穌基督的身份使命,並在基督名裡的教會一一展現,這幾幕「上帝的故事」,筆者將會另文詳述。

不過,根據經文的敘事,人類並非上帝創造工作的高峰,「安息」才是!

(續待)


附註:

  1. 筆者過去幾年在這課題上預備教材,及為本文執筆時,參考下列資料:Henri Blocher, In the Beginning: The Opening Chapters of Genesis, InterVarsity Press, 1984 (中譯: 《創世啟示: 創世記一~三章深度解析》, 華神, 2000); Bruce K, Waltke, Genesis: A Commentary, Zondervan, 2001; John H. Walton, The Lost World of Genesis One: Ancient Cosmology and the Origins Debate, InterVarsity Press Academic, 2009; John H. Walton, Genesis: The NIV Application Commentary, Zondervan, 2001; Gordon J. Wenham, Genesis 1-15,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Vol. 1, Word Publishing, 1987; David Wilkinson, The Message of Creation, InterVarsity Press, 2002; 《恩怨情仇論舊約》, 李思敬著, 更新資源, 1998; Colin E. Gunton, The Triune Creator: A Historical and Systematic Study,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1998; Jürgen Moltmann, God in Creation: A New Theology of Creation and the Spirit of God, Fortress Press, 1993; Gregory K. Beale, The Temple and the Church’s Mission: A Biblical Theology of the Dwelling Place of God, IVP, 2004; J. Richard Middleton, The Liberating Image: The Imago Dei in Genesis 1, Brazos Press, 2005。此外,筆者亦深受在維真學院深造期間的授業老師 Rikk Watts (It’s About Life: A Biblical Journey. Lecture Recording. Regent Audio, 2011 – http://www.regentaudio.com/RGDL4105S?category_id=633)及Iain Provan (The Book of Genesis. Regent College Lecture Recording. Regent Audio, 2006 – http://www.regentaudio.com/RGDL3603S?category_id=32) 的影響。 
  2. Lynn White Jr., (1967).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 Crisis”. In Science 155 (3767): 1203-1207

『這是天父世界』 系列
  1. 「環保」?!「綠色」?!
  2. 『地和其中所充滿的,都屬上主。』
  3. 「上帝的故事」
  4.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
  5. 『上帝看著一切都甚好!』
  6. 『按着神的形象…』
  7. 『治理這地』
  8. 『上帝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