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國遭受氣候危機最大惡果

2021.02

(本文是為香港施達基金會《2021年預苦期靈修日誌》Mobile App所撰寫)

「耶和華論到乾旱之災的話臨到耶利米:猶大悲哀,城門衰敗。眾人披上黑衣坐在地上;耶路撒冷的哀聲上達。他們的貴冑打發家僮打水;他們來到水池,見沒有水,就拿着空器皿,蒙羞慚愧,抱頭而回。」(耶十四1-3)

2019至2020年的環境新聞中,最觸目要算是美國、澳洲及歐洲的林火,波及範圍史無前例地廣泛,現場畫面亦的確怵目驚心,獲得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可是,同一時間,在南美亞馬遜森林及北亞西伯利亞森林的嚴重火災持續不斷,以及在黎巴嫩、敘利亞及土耳其接壤地區一帶出現林火,雖然有關災情及長期的影響均遠較美、澳等地的更為嚴峻和深遠,卻只有零星報導,完全無法引起應有的高度關注。同樣是颶風吹襲或暴雨成災,2020年美國南部的風災或法國與意大利接壤地區所受的罕見洪災,亦遠比菲律賓、孟加拉,或東非莫桑比克更嚴峻的災情,受到更多輿論注目。然而,氣候不公平並不單表現在新聞關注的落差。

其實,因着氣候變異而出現日益嚴峻的災難──由旱災、饑荒、洪災以至林火,貧國居民所承受的惡果都要比發達國家嚴重。這不單關乎地理分佈上,各種相關災害直至現時為止都較集中在鄰近赤道兩旁的廣泛地區內發生,更在於貧國所擁有的基礎建設、應急資源、以及救援和支援系統,均遠較發達國家薄弱。發達地區居民受災,多可獲某種保險補償;食物及必需品供應及價格即使受暫時影響,亦有較大餘力及財力應對。貧國卻缺乏上述保障。事實上,這種貧富差距所造成的不公待遇,在富裕國家內部同樣出現。

今次經文描述猶大國面臨嚴重旱災,連基本用水都闕如,情況淒慘,哀鴻遍野。不知我們身處擁有相對充分保障的安穩地區,缺水時可由鄰近地區轉運,食品供應有多種來源選擇而不用發愁,是否能夠體味貧窮羣體在受災下根本毫無選擇的境況?

思想問題:

1.    環境災難頻仍,貧苦大眾受災至巨。基督門徒如何在這種人間苦難中,成為世上的光、彰示上主要復和萬有的記號?

2.  在注目各種災難及人間苦況之際,我們應如何反省個人,以至所屬羣體,甚至所在城市或國家的責任?我們有甚麼可以做,以作苦難中的支援?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