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2015.11.10

(本文是筆者在中文基督徒平台信仰百川,所發表的『這是天父世界』系列的第八篇)

「上帝的故事」這齣波瀾壯闊的劃時代戲劇,以「起初上帝創造天地」揭開序幕。

這是第一幕。1

前文提要:大能上主全面掌控,說有就有,號令一出,事情就如是發生,沒有爭吵,不用血戰。確實是真正的大能上主!

祂以命令劃分「區間」,混沌不再。再在每個「區間」以相應之活物充實,空虛不再!

在「地要生出活物」的同一創造日,大能上主要按著自己的形象造人,讓人類作為創造主在受造世界裡所設立的全權「皇家」代表,向所有受造物顯示上帝主權的臨在,受托管治整個受造世界,反映那位真正主宰─創造主─的管治及榜樣。

天上地上的萬物,都是各按其時,各就其位,各施其職,故此每一樣都被創造主視為「美好」,最後再加上人類奉派為治理者後,整個受造世界(一切)就更被上主視為「完備」了。

然而,「創造」這一幕還未到最重要的一刻。按著經文所展現的文學體裁及結構,指示及告訴聽眾故事的情節發展,原來有了人的被造及受命代管大地,雖然「甚好」,卻仍不是創造的高峰,「安息」才是!

天地萬物都造齊了。到了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一切的工,安息了。上帝賜福給第七日,是為聖日,因為在這日,上帝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創世記二章1-3)

自聖經在主後十三世紀初被劃分章開始(分節更要到十六世紀中葉才有,所有近代及現代譯本亦以此為本),上述經文始被置於第二章,但若以原文根據「吐勒都」字眼而分的段落 2,卻應該與第一章六個創造日的記述屬一氣呵成的同一段落。

這段「上帝安息」的記述,在體裁上是近似禮讚詩篇多過純粹的記敘文(其實整篇第一章亦有類似特色),其中包含一個令現代讀者意外的工整格式,而亦因為這種特別的格式,突顯了信息的重心所在。

第二節的上半句(「到了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其實在原文裡是完整的一句,其中有七個字詞,在正中央(即第四個字)是「第七」,對聽眾來說,這不單突顯第七日的重要性,更等於向他們宣告:「請留意,接下來的內容將十分要緊!」3

這是第二及三節在原文中本來分為四句的首句,這四句分別順序以「完畢」、「安息」、「賜福」、「安息」為第一個字詞作每句的開始(見附圖)。

Genesis 2_1-3 Hebrew Structure

這種詩歌式的文字安排,在宣讀時,足以叫聽眾留意,在上帝創造天地的偉大工程裡,這第七日的安息是重點所在,是創造主上帝所看重的,同時亦是要子民留意。

相信讀者仍記得筆者在前文指出,創世記是希伯來民族被塑造成為上帝子民的重要材料,包括這些開始的篇章,是要告訴他們民族的由來,並且在異邦宗教價值主導的大環境裡,顛覆他們原有的世界觀,以創造世界的大能上主所賦予的視野取代,塑造他們的民族身分和性格。就在這裡,他們被上主提醒,祂是一位何等不同的上帝,而他們作為祂的子民,全心全意效忠祂,作為祂在受造世界的全權代表,那麼,他們的生活模式和價值也不再跟以前一樣,「安息」要成為一個重要的標記。

驟眼看來,在這兒所形容的「安息」似乎是指辛勤工作後的歇息,因為連大能上主也如是,但「安息」是否只與「休息」「歇息」有關?為甚麼連大能的上主也要歇息?當然這兒是顯出上主的示範作用,提醒子民要跟隨效法(作為祂的全權代表,彰顯祂的模式和性情嘛!)。然而,當他們將「安息」放在他們同時在曠野的經驗,及稍後上主向他們宣告誡命和律法的場景裡一起聆聽時,就知道不是單純「歇息」那麼簡單了。這一方面筆者稍後會在第三幕「以色列」中進一步另文詳述。

「安息」作為上主創造大工的高峰,是神子民的一個重要標記,對現代讀者而言,有甚麼具體意義?

(續待)


附註:

  1. 筆者過去幾年在這課題上預備教材,及為本文執筆時,參考下列資料:Henri Blocher, In the Beginning: The Opening Chapters of Genesis, InterVarsity Press, 1984 (中譯: 《創世啟示: 創世記一~三章深度解析》, 華神, 2000); Bruce K, Waltke, Genesis: A Commentary, Zondervan, 2001; John H. Walton, The Lost World of Genesis One: Ancient Cosmology and the Origins Debate, InterVarsity Press Academic, 2009; John H. Walton, Genesis: The NIV Application Commentary, Zondervan, 2001; Gordon J. Wenham, Genesis 1-15,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Vol. 1, Word Publishing, 1987; David Wilkinson, The Message of Creation, InterVarsity Press, 2002; 《恩怨情仇論舊約》, 李思敬著, 更新資源, 1998; Colin E. Gunton, The Triune Creator: A Historical and Systematic Study,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1998; Jürgen Moltmann, God in Creation: A New Theology of Creation and the Spirit of God, Fortress Press, 1993。此外,筆者亦深受在維真學院深造期間的授業老師 Rikk Watts (It’s About Life: A Biblical Journey. Lecture Recording. Regent Audio, 2011 – http://www.regentaudio.com/RGDL4105S?category_id=633)及Iain Provan (The Book of Genesis. Regent College Lecture Recording. Regent Audio, 2006 – http://www.regentaudio.com/RGDL3603S?category_id=32) 的影響。 
  2. 如二章四節「上帝創造天地的來歷…」、五章一節或六章九節「…的後代」等等,全卷創世記共分十一個「吐勒都」。參考【恩怨情仇論舊約】李思敬著,更新資源出版社 1998;Gordon Wenham, Genesis, Ch 1-8,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Vol. 1, Waco, TX: Word Books Publishing, 1987 
  3. 參考Marva Dawn, In the Beginning, God: Creation, Culture, and the Spiritual Life,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2009. p. 63. See also Gordon Wenham, Genesis , Ch 1-8

『這是天父世界』 系列
  1. 「環保」?!「綠色」?!
  2. 『地和其中所充滿的,都屬上主。』
  3. 「上帝的故事」
  4.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
  5. 『上帝看著一切都甚好!』
  6. 『按着神的形象…』
  7. 『治理這地』
  8. 『上帝歇了祂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