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福音~整全使命」文章系列 ~ 12
作為基督信徒,我們都很清楚,聖誕日是記念並慶祝救主耶穌基督降生成人。然而,聖誕的真義並非止於聖嬰降生,而是「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福音1:14)
在使徒約翰及初代教會的處境而言,這是一個極為震撼﹑番天覆地的宣稱:至高的上帝﹑創造天地的主,如今卻成為人類中一員,並立起帳幕在人間,彷如昔日上主耶和華透過會幕及聖殿,與子民同在,榮光充滿其中。上主的同在再度重臨,不再離開,卻不被建築物所規限,而是有形有體地在耶穌基督身上展現出來。
使徒約翰更在福音書卷末如此宣告:「…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20:21) 此處與卷首「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前後呼應-天父差遣聖子以「成為肉身,在人間立起上主帳幕」的方式,與人同在,主耶穌也以同樣方式,差遣祂的門徒;不只當日門徒適用,今日的門徒也人人有份!
門徒也要仿傚主,「成為肉身,在人間立起上主帳幕」?!被稱為「牧師的牧人」的畢德生牧師(Eugene Peterson)所翻譯的《信息版》聖經譯本,對「住在我們中間」一句,有如此精采的翻譯:”moved into the neighborhood” 「搬進了我們的社區」!
究竟我們的neighborhood是指着甚麼?是否只是一個地點?是教會所在的實體社區?是我們當前的文化﹑政治﹑經濟場景?是這個經濟增長掛帥﹑效益回報主導的環境?是我們的職場所在?是我們購物消費的商場?是孤獨﹑焦慮的人群?…
我們的neighborhood是甚麼?
有neighborhood就有neighbours-那麼,我們的neighbours又是誰?(耶穌卻要我們去詢問反思:我們是誰的neighbours?)
….
馬太福音二章,描述東方智者前來朝見新生君王耶穌,這段經文也正是許多教會用來慶祝「主顯節」(Epiphany,每年一月六日),紀念上主透過基督成為肉身,向外邦萬族(以智者為代表)顯現。在這一幕裡,耶穌被形容為一位尊貴無比卻屬另類的君王,不是出於帝王貴胄,卻生在再也平凡不過的小城貧民之中,更甚的是,祂來到一個血腥殘暴﹑冷漠﹑猜忌拒絕祂的來臨﹑甚至要用盡方法要消滅祂的環境裡。
這情景和應着約翰福音一章十四節-「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番天覆地的宣稱:至高的上帝﹑創造天地的主,如今卻成為人類中一員,並立起帳幕在人間,彷如昔日上主耶和華透過會幕及聖殿,與子民同在,榮光充滿其中。上主的同在再度重臨,不再離開,但不被建築物所規限,卻是有形有體地在耶穌基督身上展現出來。而「住在我們中間」一句,更演繹着” moved into the neighborhood” 「搬進了我們的社區」的現代意味(《信息版》聖經譯本)。
使徒約翰更在福音卷末宣告:「…[正如]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20:21)門徒也要遵從主的差遣,跟隨主的樣式,「成為肉身,在人間立起上主的帳幕」,「搬進我們所在的社區」…
這即是說,門徒要重拾起「君尊祭司」的身份及雙向職事(創一﹑創二﹑出十九﹑彼前二﹑啟廿6),代表至高君王耶穌,效法祂的樣式,帶着祂的同在和榮光,進入我們身處的「社區」之中。 其實「社區」(neighbourhood)不單只是我們的鄰里或教會建築物所在的社區,也包括我們與其餘眾生共存共榮的地球;我們當前的文化﹑政治﹑經濟場景;我們的職場及消費的商場;在社群中孤獨﹑焦慮﹑無家無親的人;甚至是陷在罪惡癮癖之中不能自拔的人。而且,也是指教會群體內,不同性格﹑背景﹑價值觀﹑性情﹑經歷及敏感度的成員。我們若能彼此以「道成肉身」為模楷來相處,帶來諒解﹑接納﹑復和﹑饒恕﹑和更新,也就是見證基督同在的有力明證(約翰福音 13:35)。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