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將排放量減少到50%』
『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多國領導人氣候峰會』……

最近,公眾可能已經多次在新聞提要中,看到上述頭條新聞。 過去的幾個月,加拿大聯邦政府宣布了一系列關於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和氣候問責的主要立法提案,其中包括許多新政策,例如增加碳稅,並提出空前的預算案,為對應氣候變化而增加及改善全國基礎設施,等等。四月底,美國總統邀請了40位主要國家的領導人,出席為期兩天的峰會,討論了氣候變化和減排目標。
這些「目標」、政策和「意向」究竟意味著什麼?這些術語(例如「淨零排放」Net-zero emissions)的含義又是什麼?對世界各國將帶來什麼影響?
我不得不承認:儘管我多年來一直關注氣候變化問題,留意相關新聞報導,但我發現,自己對於各國以至全球層面上就氣候危機而作出的多方決議﹑所進行的討論及其中爭議,只有一鱗半爪的認識,更遑論那些專門詞彙術語,與各種政策選項倡議的實際意義。
但是,自2015年底,我會同 A Rocha International 和其他合作夥伴團體的同事們,參加當年巴黎 COP21 的工作之旅回來後(COP21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屆締約成員大會,又稱為巴黎氣候峰會),這種不足情況就開始改變。
那一次,我首次在現場見證着一項重要的全球氣候變化協議的製定和誕生,並近距離觀察其間各種爭議和辯論,同時感受各國代表之間的緊張氣氛。
雖然,我無法進入官方會場,卻有機會聽取一些獲得聯合國頒發觀察員通行證的合作夥伴成員為我們提供的每日簡報。同時,在專門為公民社會而設的大會專區,我們遇上不同國家代表團的成員,包括那些已經受到海平面上升或持續性氣候災害嚴重影響的國家,有機會與他們交談,以加深了解,甚至有時間與他們一起禱告。透過我在 COP21 會期內的沉浸式經歷,我對應對氣候變化危機方面的全球努力﹑其中的成功和缺陷,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那段經歷促使我再接再厲,兩年前與當日前往 COP21 的合作夥伴,一起籌辦了「基督徒氣候觀察員計劃」(Christian Climate Observers Program, CCOP),參加2019年底在馬德里舉行的 COP25。這次,我們部份團體申請並獲准成為大會認可的「非政府組織觀察員」機構,取得十數個官方註冊觀察員的正式通行證,可以親身參加峰會期間的正式會議,以及同樣重要的主題和區域論壇。由於這觀察員身份的緣故,我可以加入加拿大官方代表團的觀察員名單上,能夠參加他們的每日簡報會,並見證了整個會議過程中一些「有趣的」張力和變化。另外,我有機會再次與來自太平洋島國的一位代表交談,也就是在四年前到巴黎時遇上的那位,再度聆聽他對祖國情形日益嚴峻的哀嘆。
當日我親身在場見證《巴黎氣候協定》的通過,而即將召開﹑於2021年11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 COP26,將是實施該重要協定的關鍵里程碑,故此,今次包括 A Rocha Canada 在內更多成員參與的國際合作夥伴,將再度籌辦「基督徒氣候觀察員計劃」(CCOP 2021)。跟之前兩次一樣,我們期待透過這種沉浸式學習平台,裝備新一代基督徒領袖,加強基督徒社群在氣候危機上的醒覺,及在倡議及行動方面的能力。同時,我們也預備在這一重要的歷史性場合裡,為基督作「忠信的同在」,就是像基督進入人群中,「有恩典﹑有真理」的「同在」(約1:14)。